在軟體家具的生產中,打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而由于軟性面料(如海綿、皮、布等)的伸縮特性,一直以來,軟體家具的打樣都十分依賴打樣師的匠人經驗,采用幾乎全手工的方式進行。
這種方式在工業化生產的早期還可以應對,但隨著企業的發展以及技術工人的稀缺等因素,傳統打樣方式正面臨效率和成本多方面的制約,而專業的輔助工具如工程類三維虛擬建模軟件等還十分稀缺,應用極少。
針對家具行業尤其是軟體家具領域,如何讓打樣更富效率、更少依賴技術工人?這也是當前行業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本文以法國力克系統為例,介紹其針對軟體家具行業所研發的CAD/CAM(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軟件以及其應用效果。或許,這種顛覆性技術將為軟體行業開辟新的競爭賽道。
1、傳統打樣方式面臨困境,CAD是未來趨勢
在解釋CAD的應用趨勢前,先闡明工業設計和工程設計的區別。
以汽車來舉例,工業設計解決的是外型和顏色的問題,以設計師為主導,結果更多地面向終端消費者;而工程設計要解決的是內部構造的問題,以工程師為主導,結果面向的是制造商自己,提供工業數據以優化內部運作的效益。
目前,CAD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當然也包括家具行業,特別是在工業設計方面,尤其以3DMAX的應用已經較為普遍(解決家具外型、顏色等的快速渲染、設計等需求)。
然而在工程設計領域,CAD的應用范圍目前還于板式和實木家具。因為來自其他工業領域針對剛性材料(如木材、金屬)的軟件技術,可選范圍尚還寬泛,如UG、
ProE等。但它們大多缺乏軟性面料(如面料、皮革)的處理模塊,因此對于家具行業來說,仍然無法解決痛點。
那么,在長期缺少CAD應用的軟體家具領域,以往持續了多年的傳統人工打樣方法,為何在將來會無以為繼呢?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打樣師的稀缺。打樣師的職業生涯往往起始于生產線上的工人,伴隨著不斷經驗的積累和自身悟性的開拓,開始掌握沙發制作工藝中核心的“放版”技能,從而開始負責企業的產品打樣。
但往往由于其缺乏行政才能,難以繼續向上擔任管理職位,只能通過橫向的跳槽來獲取更高的薪資報酬。因此打樣師的人才流失在任何一家家具企業都是個棘手的問題。與此同時,富有經驗的師傅正在或即將達到職業生涯的中末期,制造行業后繼無人的窘境在這一領域尤甚。
(2)產業環境的要求。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的深度融合成為重中之重。而其中信息化的基礎是產品數據化,將數據流科學的傳遞到研發之后的環節,才能在效率和節省上取得收益。而家具行業從研發到制造乃至物流等數個環節,近年都在不斷的經歷升級和迭代,傳統的打樣方式正遭受周邊系統的倒逼。
(3)新技術呼之欲出。筆者了解到,早在十年前,國內就有相關家具企業希望通過自主開發完成這套系統的搭建,然而未果。近年來亦存在一些專業軟件集成商通過數個相關軟件功能拼接的方式完成所需的功能,卻在實踐中被證偽。而對于大型軟件公司來說,軟性面料的工程軟件市場過于偏窄,研發意愿大大降低。
而痛點和需求是長期存在的,行業對于新技術的渴望越來越強烈,也因此開始誕生由專業軟件公司針對家具行業所研發的軟件成果,如力克的DC3D解決方案。
2、CAD軟件打樣和傳統手工打樣的區別
一方面是外在環境的倒逼,另一方面是產業升級、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解決行業痛點的CAD打樣將被寄予厚望。那么,相對于傳統手工打樣,CAD有哪些優點?
圖1從產品開發流程的角度對比了二者的主要區別,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新方案中藍色箭頭銜接的流程將由電腦自動生成,杜絕人工原因造成的出錯;
(2)實物打樣作為終評審的依據仍然存在。但相對比傳統方案往往需要3~4次的打樣次數,新方案理論上僅需1次;
(3)新方案中,工程文檔及料單生成環節在實物評審后由電腦自動生成,并與數據模型同步,避免了重復勞動;
(4)如果新方案積累了足夠多的樣板模型,將大大加速改款及新款的開發。但前期的數據建模及參數設定將占用一定的資源。
圖2解釋了虛擬打樣軟件解決的三大問題:開發打樣,成本分析,及產品工業化。在傳統開發環境下,這一系列動作需涉及到數個部門,各種不同的軟件,在銜接上且不論效率低下,也極易導致數據出錯,高昂的溝通及管理成本難以避免。
筆者在實踐中遇到,曾有公司使用數十種軟件以期實現上述功能,然而其操作難度及實際效果可想而知。
3、起點并非終點:項目啟動后的3大階段挑戰
采用過企業級解決方案的公司都明白,項目實施中可能存在各種挑戰和風險,需要提前加以預判并制定相應的預案。本案亦如是。從項目導入至完全落地,大致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而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
(1)個階段,也是為重要的階段,是培養出一定數量(3~5名)可以熟練操作軟件的核心打樣師,這些受訓人員將被要求掌握所有軟件模塊的操作,并達到一定的熟練度。
之所以有數量的要求,是因為第二階段將面臨流程分工的優化任務,少于3名人員將無法實現。
該階段的挑戰在于:1,具備受訓條件的打樣師傅在業內屬于稀缺資源,這點將在一節闡述;2,如何保證受訓人員的培訓時間及必要的激勵手段。因為在企業的實際運營中,他們往往還同時負擔繁重的打樣任務。
(2)第二個階段,把受訓人員按照不同工序(如圖2的三維建模,框架設計,成本估算等),對應企業自身的需求,從傳統的流程改造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流程。
這個階段中,所涉及的部門人員將實現思維和行動的切換,難免出現換擋的陣痛。因此特別需要項目經理及管理層的制度性干預。而業內具備長線投資戰略性思考的管理層,和兼具流程管控和一線實操經驗的項目經理,亦屬十分稀缺。
(3)第三個階段,當圍繞著軟件形成的新流程及數據流達到一定系統級的效率后,為避免其成為信息孤島,為企業經營層創造更大效益,則需考慮和各個相關平臺間的對接,如ERP、
MES、生產硬件設備等。
這個階段,對接形式因各企業DNA的不同將產生較大差異,相互之間只可借鑒。而各個其他平臺的實施難度,人才匱乏程度亦屬不小,因此國內軟體家具行業目前尚未真正形成從研發貫通到生產兩個核心環節的信息化及自動化。
4、光榮與夢想:打樣師群像
當您翻閱此文的時候,或許正端坐在座椅,又或躺在舒適的沙發上。但您可曾想過一個問題——是誰在背后決定著這些家具的樣式、坐感、成本和美觀?
答案是打樣師傅。這個群體的江湖專業而又隱秘,好比關于一場維密大秀。也正如《美麗的標價》作者阿什利·米爾斯在書中寫到的那樣:一場秀的核心秘密在后臺。而打樣師就是掌握這個行業研發環節核心秘密的那些人。
他們的職業生涯無一例外起點較低,工作環境簡單、嘈雜。他們沒有學歷優勢,靠著勤奮和悟性一步步積累手藝,逐漸形成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專業操作方式。直到有,他們發現自己的市場價值或許已經超越了一些中層管理者。
令人遺憾的是,盡管在外觀設計領域家具行業已經實現了信息化,但由于缺乏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時至今日,在實際打樣環節,如何根據三維草圖打出個產品實樣,仍然極度依賴打樣師傅的個人經驗,鮮有貫穿始終的現代化手段的加持。
這就帶來兩個結果,一是打樣師人才極其稀缺,其收入在制造業領域已屬上游,經常出現首席打樣師的薪水高于直屬領導的現象,帶來管理上的難度。二是由于缺乏系統的職業規劃,從打樣師成長為管理者的道路上布滿崎嶇。為了實現收入的遞增,他們只能選擇在圈內平行跳槽,而這又加劇了研發端的不穩定性。
我們常常思考,如果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能夠兼具技術和體系搭建兩種能力,會給這個沉默多年的行業帶來怎樣令人驚喜的變化?
對于打樣師和他們所奉獻的、正處于轉型之路的家居行業,我們何其幸運地站在了歷史的觀察點,并伴隨其一起經歷行業變遷的陣痛,喝彩每一步的砥礪前行。
無論是從長期角度推動CAD的基礎教育,培養更多復合型的新鮮血液,幫助他們青出于藍,還是著眼于眼前一個個行業先行者的項目,在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去解決用戶的實際困難,我們都將且必須做的更多。
透過詩人里克爾的詩句,我們可以說出面對這個行業此刻該有的心情:我認出風暴,而激動如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