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觀音為天南星科海芋屬大型常綠草本植物,原產南美洲,為熱帶和亞熱帶常見觀賞植物,俗稱痕芋頭、狼毒、野芋頭、山芋頭、大根芋、大蟲芋、天芋、天蒙等,作為觀賞植物時則稱其為滴水觀音,在空氣溫暖潮濕、土壤水分充足的條件下,便會從葉或葉邊緣向下滴水,而且開的花像觀音,因此稱之為滴水觀音。
滴水觀音具匍匐根莖,有直立的地上莖,基部長出不定芽條。葉多數,葉柄綠色或污紫色,螺狀排列。葉柄和中肋變黑色、褐色或白色。花序柄2~3枚叢生,圓柱形,通常綠色,有時污紫色。佛焰苞管部綠色,卵形或短橢圓形。肉穗花序芳香,雌花序白色,不育雄花序綠白色,能育雄花序淡黃色。漿果紅色,卵狀。花期四季,但在密陰的林下常不開花。
滴水觀音生長溫度為20~30℃,可耐8℃低溫,夏季高溫時只要保持土壤潮濕、經常噴水、遮陰仍能正常生長,冬季室溫不可低于5℃。為熱帶雨林的林下植物,故其生長需高濕度,散射光才好,耐陰植物喜歡半陰環境,應放置在既能遮陰又可通風的環境中。
滴水觀音產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海拔1700米以下,常成片生長于熱帶雨林林緣或河谷野芭蕉林下,國外自孟加拉、印度東北部至馬來半島、中南半島以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也有栽培。
滴水觀音根莖供藥用,對腹痛、霍亂、疝氣等有良效,又可治肺結核、風濕關節炎、氣管炎、流感、傷寒、風濕心臟病,外用治療瘡腫毒、蛇蟲咬傷、燙火傷,調煤油外用治神經性皮炎。有毒,鮮草汁液皮膚接觸后搔癢,誤入眼內可以引起失明,莖、葉誤食后喉舌發癢、腫脹、流涎、腸胃燒痛、惡心、腹瀉、驚厥,嚴重者窒息、心臟麻痹而死,民間用醋加生姜汁少許共煮內服或含嗽以解毒。根莖富含淀粉,可作工業上代用品,但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