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菊原產于北美,耐干旱炎熱,不耐寒,喜陽光,也耐半陰,宜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它耐風、抗潮、生性強韌,具耐旱特性是良好的防風定砂植物。若在酸性土壤中,不僅難獲壯苗,盛夏時下葉枯萎,生長迅速肥料宜早施,磷鉀比例需高一些。就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下介紹下天人菊的繁殖技術。
播種:
常在夏季進行播種,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么病蟲都能燙死。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3—10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并膨脹起來。對于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對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簽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厚,然后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
對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3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后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后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后當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沖起來。
播后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把薄膜揭開,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后,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扦插:
用來扦插的枝條稱為插穗。通常結合摘心工作,把摘下來的粗壯、無病蟲害的頂梢作為插穗,直接用頂梢扦插。插穗生根的適溫度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
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移栽:
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
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蔭環境養護一周。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在開花之前一般地進行兩次摘心,以促使萌發更多的開花枝條;上盆一至兩周后,或者當苗高6—10公分并有六片以上的葉片后,把頂梢摘掉,保留下部的3—4片葉,促使分枝。在次摘心3—5周后,或當側枝長到6—8公分長時,進行第二次摘心,即把側枝的頂梢摘掉,保留側枝下面的4片葉。進行兩次摘心后,株型會更加理想,開花數量也多。
肥水:
與其它草花一樣,天人菊對肥水要求較多,但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的施肥(水)原則,并且在施肥過后,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干燥。夏、秋季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起碼每周要保證兩次“花寶”)。進入開花期后適當控肥,以利種子成熟。
關于天人菊繁殖培育技術小編就介紹到這里,家里有種植天人菊的朋友不妨來了解下吧!